双阳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实施“1+3+X”基层治理模式,依托“小官儿干大事”和“支部建在屯上”的力量,推进平安双阳建...
“生态扶贫”迈向“生态富民”(光明日报7月21日第7版)
“生态扶贫”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解决方案;“生态富民”将是实现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亟须把准“绿色标尺”、摸清“生态家底”、明确“生...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火花技术”征集——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实力(经济日报6月15日第6版)
多年生稻栽种一次可连续收割多季,耐盐碱水稻、耐盐碱大豆突破了盐碱地种庄稼难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火花”不断涌现。为让农业科技创新“火...
多镇一品 数村一业——汪清县“小木耳”撑起助脱贫促振兴“大产业”启示
近日,汪清县5个镇121个村共同上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黑木耳年栽培总量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 据了解,汪清县坚持抓标准、...
夏粮收购开局良好 预计今年旺季收购量1300亿斤左右(光明日报6月14日第10版)
北京6月13日电(记者陈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传来消息,夏粮收购开局良好,预计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1300亿斤左右,保持在较高水平,小麦、早籼稻价格较高...
培育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经济日报7月1日第5版)
时值高考季。据报道,今年有多家高校新增“智慧农业”相关专业,以培养更多有知识、懂应用的“新农人”,满足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例如,有的高校...
农业的“芯片”也需尽快升级(光明日报6月6日第2版)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从源头上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种业...
科技创新振兴种业(经济日报6月29日第11版)
种业事关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种业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关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
夏粮收购进度快价格稳(光明日报7月5日第4版)
北京7月4日电记者陈晨4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我国夏粮收购已进入集中上市阶段,总体呈现进度快、质量好、价格稳、市场活的特点。截至6月30日,...
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经济日报7月7日第5版)
农民要多种粮,中国人的饭碗里才能多装中国粮。既要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扩大耕地面积;还要在选良种的基础上,让良种良技良机配套。此外,还要确...
一粒草种关乎生态和粮食安全 ——来自第二届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的交流与探讨(光明日报6月28日第8版)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的“芯片”,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草原与草业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解决好种子...
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扎实基础(光明日报6月13日第6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积极进展(光明日报6月28日第4版)
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2021年农村居...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光明日报7月21日第3版)
“夏粮产量2948亿斤,增加28.7亿斤,其中,小麦产量2715亿斤,增加25.7亿斤,优质专用品种占比38.5%,提高1.2个百分点。夏粮小麦增产丰收...
用法治力量守护黑土地(经济日报6月29日第5版)
黑土地保护,进入有法可依新阶段。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