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根据吉林省资源禀赋特征,紧紧围绕全省玉米产业发展需要,吉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明确团队研究方向,确定总体发展目标。  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吉林...

查看详细

山东:乡村振兴的“春天故事”

    侍弄了40多年果树,师庆来如今重新跟着外地来的老师学习种苹果。“学会了科研团队教的方法之后,果树种下一年就能结果,价格还比老品种高。”师庆来说。  一棵...

查看详细

莒县打造银龄工作室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莒县老年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汇集退休干部、党员以及教师、医生等各领域高级职称的老年人成立银龄工作室,并在各城市社...

查看详细

引子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

查看详细

通化市东昌区:推动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1年以来,东昌区以“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为引领,强化措施,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压实主体责任,加大监...

查看详细

吉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团队

  吉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于2012年,由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吉林市农业科学院、通化市农业科学院、延边州种子管理站、延边州推广...

查看详细

吉林省果树体系团队

  果树产业技术体系在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领导下,在首席专家带领下,组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农科院、相关省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多家单位建立了体...

查看详细

刘慧涛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作为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认真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率先谋...

查看详细

蚂蚁河乡发展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

  临江市蚂蚁河乡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紧紧围绕“一山两江”品牌战略、“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和临江鸭绿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步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最...

查看详细

兴林镇将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

  2021年,通化县兴林镇着力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要求,把移风易俗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并作了具体规定,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

查看详细

吉林省水稻体系团队

  水稻体系团队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吉林省水稻产业发展服务”的理念,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研发和推广工作。水稻体系团队将全省水稻科研单位紧密团结在一起,实现了科...

查看详细

深耕乡村振兴“金融田”(经济日报7月2日第5版)

  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在不断推动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的同时,要重点解决好相关难点堵点。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持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

查看详细

扩种大豆正当时(经济日报6月30日第9版)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今年,扩种大豆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前些年我国就提出过...

查看详细

严永峰

  严永峰,博士,研究员,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体系专家。现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吉林省作物学会副秘书长。  严永峰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

查看详细

发挥系统优势 服务“三夏”生产(光明日报6月2日第10版)

  北京6月1日电(记者陈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全系统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优势,为确保夏粮首战告捷、全年粮食丰产丰收作出...

查看详细

吉林省经济作物体系团队

  经济作物体系是2009年我省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点第一批5个试点产业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加快现代化进程,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吉林省高粱、谷...

查看详细

吉林省人参产业体系团队

  一、开展科技攻关,为人参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全面了解我省非林地栽参种植基地土壤和人参根部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潜在风险,李刚带领团队成员对人参主产区抚松县(...

查看详细

苏义臣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玉米良种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让农民用放心种、打优质粮是每一个农业科技...

查看详细

乡村人才振兴要打好融合牌(经济日报6月22日第12版)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乡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水平仍然不高。乡村要振兴,人才先振兴。笔者认为,...

查看详细

稳住脱贫人口就业饭碗(经济日报6月18日第5版)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2021年我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3145万人,脱贫人口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67.9%,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有力...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