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消费呈持续升级态势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水消费范围日渐拓展、功能逐渐细分,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升级趋势越发明显。其...

查看详细

不误农时不负春——伊通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记事

伊通满族自治县高度重视春耕生产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按照“稳面积、提质量、增效益、奠基础”的总体要求,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

查看详细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几对辩证关系

  共同富裕既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运动的内在要求,深刻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

查看详细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弄虚作假

  近段时间,各地在推进复垦复耕过程中出现一些乱象,如“水泥地上种红薯”“劈开山头造梯田”“鱼塘被填造地”等,受到舆论关注。推进土地复垦复耕的目的在于,通过整治...

查看详细

统筹有序系统科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

查看详细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花生生产技术会商

  为扎实推进花生春季生产顺利开展,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花生生产技术会商,交流当前花生春耕备播情况,分析研判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下一步生产技术措施。农...

查看详细

保畅通就是稳经济

  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

查看详细

食用玫瑰产业精益求精才有出路

  鲜花饼作为极具地域特色的一种美食,前些年随着旅游经济释放的巨大消费需求,让云南安宁市的农户通过种植食用玫瑰实现了增收致富。不过,近几年,花农的日子不好过了。...

查看详细

乾安县备春耕工作“加速提档”

当前,正值备春耕重要时节,乾安县高度重视、及早谋划,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加大农机具检修力度、助推备春耕工作“加速提档”,为今年的春耕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在乾安县...

查看详细

算好春耕与疫情防控两本账

  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导则》,明确不得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严禁以疫情防控为由擅自设卡拦...

查看详细

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基础教育肩负时代重任,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

查看详细

以高水平开放促农业国际贸易

  近日,农业农村部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建设500个左右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推动果菜茶鱼等优势农产品出口。2022年,全国将认定100个左右农业国...

查看详细

万名代表促振兴 上下联动合力干

  6年前的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在滁州凤阳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方向。6...

查看详细

锚定目标实现绿色转型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继续坚持...

查看详细

谷雨时节种谷天 ——各地加快春耕春播生产综述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20日,我国迎来谷雨节气。大江南北,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时节。秧苗初插、作物新种,田野、果园、山林……颜色日渐丰富。在明亮的春光里,农民...

查看详细

全省水稻育秧播种基本结束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4月22日,全省已完成旱田播种62.6万亩,其中,玉米37.6万亩、小麦8.1万亩、薯类16.9万亩。除个别冷凉地区小面积外,水稻...

查看详细

中国经济韧性强,基本面长期向好

  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拥有巨大优势和潜能的科技创新,共同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构筑起我们的信心底气   我国经济长期向...

查看详细

花卉产业潜力大

  花卉经济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更是扮靓城市、美化家园必不可少的元素。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

查看详细

春耕春管离不开社会化服务

  当前正值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粮食主产区春耕春管关键时刻。受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影响,有必要高度重视春耕春管,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

查看详细

莫让扶贫资产变成“死资产”

  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扶贫项目,形成巨量扶贫资产。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扶贫资产已成为“半死不活资产”,甚至是“死资产”。原因有很...

查看详细